新闻动态
我们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,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市场,同时销往欧美、东南亚、日本等国, 公司拥有25年纺织经验,立志让每个人用上健康、有品质的纺织面料。

又是一年端午时

来源:本站    作者:常州市晨虹纺织品有限公司    发布时间:2020-06-24 10:05:47    浏览量:683

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,在端午的时候会有很多民俗活动来庆祝节日的到来。今天小编带大家重温一下我们常见的端午习俗,由于各地风俗不同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文末留言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,预祝大家端午节安康!

640.jpg


习俗一:端午食粽


端午节吃粽子,有多种意义,粽子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。制作粽子工艺繁复,需要采摘新鲜芦苇叶,糯米提前浸泡,裹入粽叶内,可以添加红枣、花生、咸肉、咸蛋黄等等,其中枣粽谐音“早中”,读书人取其意为早中状元,古代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当天,都要吃枣粽取个好兆头,如今,仍有父母在考试之时,给孩子吃枣粽的习俗。

640 (6).jpg


习俗二:戴香包


戴香包,香包又叫香袋、香囊、荷包等,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,有用碎布缝成的,内装香料(用中草药白芷、川芎、芩草、排草、山奈、甘松、高本行制成),佩在胸前,香气扑鼻,有清香。驱虫。避瘟、防病的功效,古代青年男女互赠香包表达彼此情谊。

640 (5).jpg


习俗三:挂艾草


端午插艾、菖蒲是重要内容之一,家家洒扫庭院,将菖蒲、艾条插于门楣,人们认为有辟邪、招百福的作用。南北朝时,端午又称为“沐兰节”,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,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,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,再粘贴艾叶于其上。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,具有杀菌作用。端午期间,时近夏至,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,从饮食到穿衣、行动都得注意。晋代《风土志》中则有“以艾为虎形,或剪彩为小虎,帖以艾叶,内人争相裁之。以后更加菖蒲,或作人形,或肖剑状,名为蒲剑,以驱邪却鬼”。

640 (4).jpg

习俗四:赛龙舟


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,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,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,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。
 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不舍死去的屈原,众人划船追赶拯救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,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。竞渡之习,盛行于吴、越、楚。其实,“龙舟竞渡”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。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,做竞渡游戏,以娱神与乐人,是祭仪中半宗教性、半娱乐性的节目。

640 (3).jpg


习俗五:悬钟馗像


在江淮地区,端午时节家家都悬钟馗像,用以镇宅驱邪。相传唐明皇自骊山讲武回宫,疟疾大发,梦见二鬼,一大一小,小鬼穿大红无裆裤,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,绕殿而跑。大鬼则穿蓝袍戴帽,捉住小鬼,挖掉其眼睛,一口吞下。明皇喝问,大鬼奏曰:臣姓钟馗,即武举不第,愿为陛下除妖魔,明皇醒后,疟疾痊愈,于是令画工吴道子,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,通令天下于端午时,一律张贴,以驱邪魔。

640 (2).jpg


习俗六:穿五毒衣


在江南地区有给孩子穿五毒衣的习俗,由于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份,而这时江南地区即将进入梅雨季节,天气湿热,蚊虫出没,人也容易长一些痱子、疖等,而小孩子抵抗力差,给他们穿戴这些衣服配饰,父母希望孩子不受感染,孩子身体健康,平安康健。

640 (1).jpg